安滨 (AnBin) 哲学博士(英).
1962年10月1日出生于中国大连市,籍贯:辽宁省大连市。
教育背景:
1980-1984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学士.
1992-1995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
1997-1998,2000-2001中英交换学者,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艺术,设计与人文学院研修西方版画及西方艺术史. 2000-2008年在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艺术与人文学院攻读视觉艺术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David Barker, Herron Alastair教授。 现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任职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理事;中国建筑与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流行色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流行色协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版画、油画、水彩画创作。
重要展览:
(1984-2009)作品入选第六届、第七届(银奖)、第八届、第九届(铜奖)、第十届,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 第十二届、十四届、十六届、十七届‘十九届全国版画展; 第三届、第六届、第七届(铜奖)全国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展”;第一届(铜奖)、第二届(评委)中国丝网版画展;
1994年 中国当代九位名家绘画作品展(法国欧洲时报主办)
1999年 版画<东方精神>入选<20世纪百年中国版画回顾展>;
2001年 版画<差异的世界>之一入选<日本-中国国际版画展> The Janpan Foundation(日本京都展执行委员会)主办,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办.日本京都
2002年 版画<差异的世界>之二入选<中日版画名家展>.西安
2003年11月-2004年3月 版画<古镇雪夜>,木刻插图组画<浮尸>入选英国大英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美术馆主办<今日中国版画>(Chinese Printmaking Today, Woodblock Printing in China 1980-2000)世界巡回展.英国, 爱尔兰,瑞典
2003年 版画<爱的诗篇>,<盒子里的记忆>,<佛陀>入选<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北京
2004年版画《虔心》、《差异的世界》入展英国伦敦欧洲版画基金会(Muban Foudation)与美国纽约版画协会主办的“美国制作、中国制作”版画展;美国,纽约
2007年 版画<古佛的微笑>入选并被收藏于英国牛津Ashmolean Museum举办的<中国现代版画展,1950-2006> (Tue October 16th 2007 - Sun February 24th 2008) 英国牛津
2008年 版画<差异的世界>,<际遇.对语>,<凝眸.东方的目光>等入选<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深圳.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水彩画入展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日本新泻国际现代水彩画秀作展>.日本新泻
2009年版画《太平军击毙华尔》入选浙江省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获重要奖项:
1989年 水彩画《缠头巾的湘西女》获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1999年 版画插图《在细雨中呼喊》组画 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2001年 丝网版画“生命诗篇”获首届中国丝网版画展铜奖。
2001年 丝网版画 “丽日” 获第七届全国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展铜奖.
1990年获杭州市政府文艺奖;
1992年获浙江省青年艺术新星奖;
1999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
2009年版画《太平军击毙华尔》获浙江省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优秀奖。
作品收藏:
中国文化部
国务院侨办
中国展览公司
上海美术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
深圳美术馆
四川博物馆神州版画美术馆
山东青岛美术馆
安徽美术馆
湖北美术馆
贵州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浙江省美术馆
关山月美术馆
哈尔滨版画博物馆
中央数字艺术频道
英国阿胥莫兰美术馆(Ashmolean Museum)
英国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
英国欧洲木版画基金会(The Muban Foundation, London)
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
日本新泻国际艺术学院
日本佐渡版画博物馆
美国菲尼克斯美术馆
美国纽约版画家协会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北美永新石油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华鸿集团
中国南源永芳集团
重要个人画展
1989年 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安濱画展>
1989年 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安濱绘画、版画作品展>
1993年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安濱画展>
1998年 在美国纽约Rush Art画廊应邀举办个人画展《安濱绘画作品展》
2004年 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美画廊举办<安濱油画展>
2005年 在日本新泻省美术馆举办<安濱油画展>
2006年 在中国华鸿美术馆举办<安濱油画,水墨画展>
2009年 在日本新泻省美术馆举办<安濱水彩画展>

 


安滨教授













钟楼,2009 安濱


夏日清风,2009,安濱


通往温泉的小路,2009 安濱


南国之夏,2009, 安濱


海上的云,2009,安濱


佐渡岛民居,2009 安濱


佐渡岛尖阁湾,2009,安濱

  
    安滨教授
 

1.《中国色彩网》:安老师您好,您在中国美院基础部工作多年,您个人对美术基础教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尤其是对美术高考及大学基础教学见解独到,能不能简单的跟我们介绍下?
    安教授: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还谈不上······院领导给了我这个任务后我展开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也有十年了,基础教学要考虑的问题较多,既要梳理国内基础教学情况,分析和研究我们以往基础教学的历史,找出得与失,同时要环顾国外当代高等艺术院校基础教育的方法与运作机制,看看他们是怎么思考与认识的,怎么操作的。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呢?因为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两段式基础教学,这个基础已经不是以往对应一个专业系下面上几周基础课的教学问题,它应站在一个更宏观、更有适切性的学科门类下来思考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或者说是建构造型与设计艺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基础素养需要的核心基础。前几年我在很多教学讨论的会议上,我也一直提到根本能力培养的问题,看重学生的基础理论上的认识与思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质量。能力与素养并重。在基础学习阶段撇开艺术上过多的流派问题之争,以免干扰基础规律性的认识与掌握,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有效地解决基础问题。相对来说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在里面,技术性很强的、必须要过关的,你不能绕过去。这也是基础的关键点。对于艺术史上的各种艺术现象,我们把它作为认识与思辨的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使他们的思想处在活跃的状态下。对于我带的研究生,给他们一个基础研究的方向和规定性的要求,让他们掌握基础研究的方法论的同时,同样注重表现能力的质量,按这个路径走下来,让他两年或三年就能顺着这个方向走上去,如果畏惧困难绕开走,就达不到一个艺术家在个性化语言方面的成长和表现方式的高度。素描研究也好,色彩研究也好,把这种画面形式语言、观察方式转化为个人自然而独特状态,他的能力就可以发散出去,他就有无限的生机了。这个是我们在设计本科生基础课程和研究生课程时考虑的问题。还有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过去我们的基础教学忽略中国自己传统绘画体系的整体传授,所以十年前我们基础部成立时就将国学基础与传统书画基础作为造型学院全体学生必修的内容,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独特的画理画论是我们应该深究和发展的。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有数千年的历史并形成独特的观察方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些珍贵的财富我们不能遗弃。中国美术学院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这样几个板块拼而构成,引领学生从这样几个点出发,就像走台阶,要一步步走上去。

2.《中国色彩网》:您的许多绘画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各种奖项,你认为你作品当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安教授:从我大学毕业那年的第六界全国美展(1984年)到现在,每届的展览我都会创作作品参加展览,因为我个人比较注重艺术创作。从1984年到2011年,20多年来,我参加了每次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有两次的奖项对我影响较大,一次是1989年我的水彩画《缠头巾的湘西女》在全国第七届美展水彩获得银奖,另一次是版画插图组画《在细雨中的呼喊》在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得的铜奖,当然还有后来的一些全国版画展获奖。以及在国外如美国、日本或者欧洲一些国家参加的展览,并被收藏。这其中有版画、水彩以及丙烯绘画。为什么说两次不同的画种获奖对我影响较大,因为它让我敢于卖出自己的步履去探究一些感兴趣的领域。其实除了版画之外我个人平常也画一些油画和水彩画,相对较长时间从事的是版画创作,因为从少儿时代就有一些版画的基础背景。有不少人就问我:安老师,您是从事版画这块的,怎么还画起水彩和油画了呢?其实问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国内的朋友,在欧美是不会有人这样提问的。欧美的艺术家几乎都是驾驭多样媒介材料进行创造活动的。伦布朗除了油画也做了很多版画、塞尚、高更、蒙克、马尔克、马蒂斯、勃拉克等画家都做了大量的版画。纯粹的版画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不会画,你去刻什么?因为版画是刻出来的,你手上没有绘的能力,没有创造能力,你怎么刻?你刻什么呢?所以版画艺术家必须要能画,这是一体的。我们中国古代到是有木刻版画,这些木刻版画是刻工雕刻的,他们是复制板上的图形,就像石匠在石头上雕刻书法家的草书文字一样,他们可能根本看不懂这些文字,但却能雕刻的一么一样。中国古代将他们称之为工匠。所以今天的版画艺术家显然不是古代工匠的角色。那么我在个人的绘画创作当中,在传递我的想法和感受的过程更强调的是刻画万物生机的笔意,笔法、笔迹简洁的流畅感和随意性。
3.《中国色彩网》:您在创作中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态?您是与自己相比,还是与今天年轻的画家进行较量?
    安教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很多年前我是与别人在比,而且有很强的好胜心。但是我现在这个阶段没有关注与自己相比或与年轻的画家较量。我认为个人的艺术创作活动不是比赛,到了我这个年龄,我想的是怎么样的语言和精神面貌可以呈现自然而真实的我。我现在做油画或水彩画创作时更随性和任意,按照自己的笔速和截取画面对象的方式完成作品。我现在画的的油画或水彩画四周是白的而国外的油画或水彩画面是全都布满的。我受中国人观看自然之象的方式影响。画布在我眼里就像宣纸一样白皙的,我现在绘画时想的是怎么样可以更简洁,更有生机和神韵,即便画的是布面油画或大幅水彩。其实你在绘画过程中你的笔速、关注点反映的是你的一种精神世界和身体状态,也就是独特的你。我现在自然地在找寻和呈现的是东方性的东西,因为油画是源自西方的。我试图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理感受表现是属于我的一种个体精神世界,画面讲究性情、气质的真实痕迹,不去模仿别人的画风和式样。努力找到自己最好的呈现。
4. 《中国色彩网》:您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安教授:在我看来艺术的最高境界当能“神与物游”,与大造相协。用中国人常说的话就是“天人合一”。其实,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迹化,艺术的活动状态如果已经变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而无刻意,那就是我认为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就像佛家弟子修炼的人,他们已经把修炼与他们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无时无刻不在修炼,就算是他在扫地、走路都是在修炼心性,这就到达了一种至高的境界。
5.《中国色彩网》:有人说书画界是名利场,您是怎样看待“名利”的?
    安教授:毋庸讳言,自古以来,人人都有名利心。古代的书生寒窗苦读为的是博取功名。今天的年轻人不懈努力考大学也是希望成功,可能没有谁不愿意成功并有了名和利。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走正道,并能正确对待名与利。不能为功名造假像,不能为了功名不择手段。书画界近些年由于市场的种种现象和“火热”,使得不少人急于出名得利,为此采用种种手段,这些当然是不足取的行为。我推崇的是应该通过你的才华、学养和勤奋,通过你一生对艺术理想的追求而获得这个所谓的功名,那是有益的功名,是将你的劳动果实和财富留给了我们去分享。一个志向要高远的人,有了真正的成就,人们自然会认同你的价值。如若是做假,终究还是假的,没有价值。
6. 《中国色彩网》:对现在的艺术院校学生如何评价?
    安教授:很欣慰的是现在的学生很聪明,这一代年青人有很广的网络信息来源,眼界很开阔。另外还有一点要提得是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自我定位:他们没有像我们那一代那样对国外艺术的仰视。现在的孩子以平等的视线和姿态对待外来文化与艺术。现在的学生,也会对一些大师的经典作品很是佩服,但是他们不会去按部就班的模仿,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呈现了这代人所具有的品格的独立性。目前在学院里的艺术类学生有以下这样几种的倾向类型:有一类学生很热爱艺术甚至是很痴迷,每天都投入其中,白天画,晚上画,读很多书,有的还租房子做创作室,做了大量的创作。另一种学生是规矩的完成学院的功课,是我们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那种,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规矩完成,但不会多做什么,不愿多想。不敢突破常态的东西,缺乏敢于思考的精神。那么再有一种学生据我们了解得知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这些学生并不喜欢艺术,也美乐趣和热情,整天盼毕业证,有的极端的会说如果明天给我毕业证,我明天就走。所以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引导和培养手段,但最重要的还是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的投入热情和活力,让他们珍惜大学的宝贵时光。
7.《中国色彩网》:作为艺术教育者,您是怎样引导学生的?
    安教授:三分向老师学,三分向图书馆学,三分向社会去学,留下一分自己去思考。在很多的场合里,无论是学院的大课讲座还是工作动员会议或下乡实践前的组织工作会议,提到教育,我都会提到:一个人千万不要局限自己,不要狭隘。要尽可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如到图书馆去尽可能多的翻阅书籍和画册,拓展我们的视野的和思想。不管什么领域,要怀着好奇心。找找你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你就会得到滋养。因为我始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8. 《中国色彩网》:您每天和绘画艺术打交道,能谈谈你对色彩的理解吗?
    安教授:色彩有她的自然属性与各自“容貌”,更有人的精神视觉所带来的特殊品相。对于艺术而言色彩进入画面与艺术家的绘画态度和观念相关联,面对自然,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会对色彩的使用带来巨大地差异。在模仿自然真实为至高目标的欧洲绘画时代与塞尚以后的“艺术乃与自然的平行之和谐”现代绘画理念,艺术家们所理解与呈现色彩的容貌是大相径庭的。对我而言,我是从学习西方的色彩写实绘画入手的,认真地研究了西方色彩绘画的原理和方法,也广泛地研究了现代西方绘画及色彩运用。我认为掌握色彩表现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色光现象的原理以及色彩冷暖色对比的控制与运用。色彩群置时的调性呈现都是美感的重要来源。
9.《中国色彩网》:您曾在英国生活和学习,在您的艺术创作中有什么样的影响吗?
    安教授:有很大的影响,在准备去英国之前,自己的规划是一定要好好地学习一手英国的绘画和艺术技艺,到了那边以后却开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因为在英国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许多英国人或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会经常照我问我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问题,比如:老子的观天性,悟大道和庄子的“天倪”与“游心”说对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心灵自由和价值追求产生怎样影响、中国画论的妙境如何理解和修炼,中国古代木刻样式的美学特质等等。这些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就是不断地强化并让我不断地注意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品质与特征性东西。特别是有一次看到我的导师David Barker 教授和几个香港留学英国的学生在讨论一本中国古代纹样符号和内容寓意时,几个香港学生知之甚少,还没有David Barker 教授多,David Barker 教授在解读了这些内容后,直截了当地说:你们是中国人,却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是很不应该的。这对我震动很大,我感到站在国际的舞台上,你必须是代表你自身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行,别人也是从根本上这样认识你和判断你。我到英国潜心研究和学习版画、水彩画,但如果我完全画的像他们英国人画的画一样,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在模仿他们,反过来如果是一个法国人或英国人来我们中国来学习宋人花鸟或者是学习齐白石、吴昌硕的绘画,如果他仅仅以学像为目的,即使他画的中国的这几位艺术家很相似,我们会觉得他是鸽很了不起的艺术家吗?显然不会也不承认。所以如何吸纳和学习国外艺术与文化的精髓,使它成为建构自身发展的强大养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作为的。所以在英国学习期间,一边深入的研究欧洲艺术史和绘画,对版画的技术,水彩的表现力做深入的研究,同时也研究亚洲艺术史,关注在国外的中国古代、近代艺术品。其实中国很多卓越的文化艺术瑰宝流失海外国相当多,在中国已看不到这些珍品,如《永乐大典》这部真迹我就是在爱尔兰国家图书馆看到的,太震撼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独有的文化系统是需要我们大量研究和细心体味的。所以在英国留学过程中一边研究欧洲的文化,一边顾盼中国的历史和瑰宝,学习西方绘画色彩的奥妙和技艺积累的同时再推敲如何转化到中国人的绘画品质当中去。我有一个系列的版画作品《差异的世界》,表现的就是我对不同文化间的相遇,文化的对话及文化融生的感受体味与思考。在中西艺术的对比中我体味到中国的绘画不是为了去描绘自然,而是为了去释怀。
10. 《中国色彩网》:下一个举办画展的地方想在哪里举行?为什么?
    安教授:我也在考虑合适的时间举办一个较大型的画展,需要认真的计划和安排。之前在英国、美国和日本都有举行过画展,去年和日本的一个画家约定在日本近代美术馆办个大幅面的水彩画联展,现在都在创作中。今年的八月份要到南美的苏里南这个国家旅行写生,那边的大使邀请我和另外一个画家同去,回来后将在北大图书馆作个两人的旅行写生展览,至于做一个较大型的个人画展的具体方案还在考虑中。
11.《中国色彩网》:安教授是大连人,您认为大连好还是杭州好?
    安教授:在读大学的那几年里,一直很留恋大连的家乡美景,总是感觉大连好,那个城市有着比较硬朗雄健的感觉,城市的路很宽敞,格局大气,气候也宜人。读大学时和刚工作那些年喜欢大连多一点,而现在似乎更喜欢杭州了,多年生活在这里,使我感到杭州的地貌环境和人文气息更体现了中国传统中的人居环境和那种韵味与诗意,杭城西子湖畔那常有的润泽与迷蒙的景致可以用“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显孤山几段云”的语句来描绘。我个人也慢慢融进了这种江南的文化之中,当然,大连的海是我印象中最美的地方。有着很多儿时的回忆在里面。
12. 《中国色彩网》:您平时除了忙于工作之外,业余喜欢干点什么?
    安教授:我现在的日常工作和创作都比较忙,基本上业余时间也很少,主要就是白天有行政,再者我本身是一个专业教师,要忙于教学。我们工作上要直面学生,帮助学生并使他们进步是我们的本职。当然除了教学和创作,还要写不少东西和大量的阅读。包括一些课题的研究。最近在看的书是英国的William Temple 爵士的日记汇编,关注到他是因为英国学者、艺术史家苏利文在书中提到他对英国的园林艺术如何受到东方中国的影响。所以我想看看他究竟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偶尔也会休息去游泳馆游泳,带儿子去游泳馆里游泳,一是把他教会,二是我自己也是锻炼了,所以游泳是我休息时的一个去处。再呢累的时候就是在工作室发发呆,放松一下看一些闲书,挑些好的文章理出来为我儿子的作文当资料用。种种机缘,随遇而安。
13.《中国色彩网》:作为浙江省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您能对流行色协会今后的发展谈一些建议和想法。
    安教授:流行色协会广聚了各路英才,资源丰厚。在教育、人才培养和专门性课题研究上还可以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可以考虑与相关学院、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系列专题高级研修班,以全球的视野对一些专项色彩课题做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这方面的课题很多,其实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对色彩的认识与运用的发展史。这其中的某个具体时期的色彩的美妙运用就是我们解密并可能运用于今天生活的一个板块。
14. 《中国色彩网》:中国的“色彩教育”与英国有什么不同?
    安教授: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大,色彩教育指的那个层面和范畴呢?如果是指艺术院校中的色彩教学,我们目前的色彩教学主体概念和学习内容是学习和运用了西方的色彩认识方法及表现方法。说到差异,英国在教育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对色彩的理念传授与强化要更系统、更理性也更深入。如在我们入学前的语言培训课程中,他们也会有解读色彩与人的性格对应的介绍和讨论,通过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最偏爱的色彩来判断你的性格与志趣。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会通常以具体的艺术个案来深入分析色彩运用的独特方式和成因,他们甚至会具体到为什么某个时期的绘画会出现那样的色彩,与这个色彩被制作的材料的出现和什么人在运用的细致的解读。还原到具体地域和艺术家制作过程的历史事实来认识色彩在创造活动中的美妙。这就是西方人对一个领域的探究和教育的方式。此外,说到日常生活对色彩理念的传授与强化那的确是十分普遍的。在生活中各种场所这些色彩有意图的设计和运用的确也在进行着“色彩教育”。所以我们在英国会看到普通的市民都对色彩有着十分良好的眼光和品位,在他们的家居布置和个人的穿着搭配上都体现出很好的色彩素养,这显然是与他们日常接受的色彩概念和视觉环境不无相关,而每个人的色彩独立取向和判断力也显然是与他们的色彩教育方式密切相连。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Zfca@163.com
Tel:086-075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访问次数:70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