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青、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1955年出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设计专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获法国政府访问学者奖学金,同年赴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进行为期两年的教学进修;1988年学成回校任教;之后又任法国埃克斯高等美术学院教授;巴黎“ATELIER CLOUET”高等教育工作室教授。2008-至今 任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

 
 
 
 
 
 
 
  
    专访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雪青教授
 

  浙江省流行色协会,于2010年11月参观了落户在杭州中国美院创意园的蓝石艺术与设计工作室(Atelier Pierre Bleu),并对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雪青及其夫人郑美京进行了采访。

1.时尚色彩:王老师,您好!最近您在忙什么?
    王雪青老师:我平日主要忙于两类事情:学校的管理与教学。作为院长,学校里方方面面的事务都需要兼顾。然后,我又是老师,还有很多教学任务。除此之外,还参与管理这个工作室,但平常是我夫人郑美京老师负责比较多,我一般在星期六利用空余时间来。所以,我们这个工作室是星期三休息,周六工作。

2.时尚色彩:平时工作之余,还喜欢做些什么?
    王雪青老师:除了工作,我喜欢去咖啡馆喝喝咖啡,看看电影,消遣一下,每到星期六晚上,会去万象城溜冰场陪女儿溜冰,还会去Pageone书店买书,每个星期都会在那里买不少书,看书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我认为工作需要认真,而生活是要有情调,两者兼顾才能算是合适。
3. 时尚色彩:看到您博客里记录着好多旅行游记,最让你记忆深刻的是哪里?
   王雪青老师: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类:第一类,是很有特点、很美丽、很有品质的地方。就城市比较喜欢的,巴黎就不用说了,威尼斯、佛罗伦萨,都是很美丽的城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尽管我去的时候是冬天,很冷,但是真的很美,阿姆斯特丹也很漂亮。我觉得它既有文化又有品质,是美丽的城市。第二类,是有个性的地方,属于能留下很深印象的城市。像北非的摩洛哥,我曾在九十年代时,带着自己的十多个法国学生去了一个月,加上当地学生,总共五十多个人一起在摩洛哥上课。摩洛哥对我来说,是我旅行中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城市。其次,我对撒哈拉沙漠印象也不错,看到那些黄土,沙漠,真正看到了野地里的骆驼,很兴奋。
4. 时尚色彩:那你喜欢杭州吗?对她印象怎么样?
    王雪青老师:是,杭州很漂亮,虽然夏天热了些,但自然环境还是得天独厚的。加上它属于南部气候湿润的城市,植被多,是一个比较休闲的城市,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杭州的。

5. 时尚色彩:如果要去旅行,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哪里,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王雪青老师:想去非洲,如肯尼亚,想更进一步了解非洲。走多了以后,发现在欧洲的城市还是比较接近的。在洲与洲之间却可以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为什么我刚刚说摩洛哥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呢?因为它跨越了洲际,是属北非的,在法国的对面。那里的人文、地理、习俗、艺术都很特别,很吸引人。我觉得作为设计师就应该到处跑,从“跑”的当中会学到很多,会获得很多的灵感,对设计也会很有帮助。

6. 时尚色彩:关于中国美院,您能介绍下设计学院的教学特色吗?
    王雪青老师:中国美院有11个学院,我所在的设计艺术学院包括五个系:有平面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染织与服装系、综合设计系,还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设计艺术学系。中国美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悠久的历史上,完备的师资力量与学生的实力上,还有比较系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经验,这些都是学校很好的优势。就我们学院来说,在国内的设计类院校中处于一个较高层次的等级中,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和时代相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也在思考21世纪的今天,怎样面对社会需求来做好教学工作?学校在这几年中,参与设计并实施完成了世博会的多项任务,加上我们和杭州市政府是合作伙伴关系,因此,经常积极参与杭州市方方面面与设计相关的工作,其成果也是学院实力的验证.另一方面,我们也试图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对今天的设计教育进行思考、补充与调整。

7. 时尚色彩:您对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样的特殊要求吗?
    王雪青老师:应该说,我对学生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就如对我自己、对学校的要求是一样的,从大体上,我给他们制定的目标是“中国的、时代的、国际的”。“中国的”,即符合中国本土的实际需求情况的;“时代的”,我觉得这点很重要,设计是很现实的东西,与当今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你脱离了时代所需要的要求,或者说你没有时代精神,是很糟糕的。而“国际的”,希望在保留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要能够与国外先进教育和教学接轨。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时代精神和时代的理念。比如说今天的时代代表着怎么样的精神?怎样的设计理念?你怎样跟上这个精神?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我会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第一,要有量,第二,是要有质,这两个联系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任务,在量的基础上有着对品质的要求,学生经过大量对品质要求的磨练,相信能跟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以我在国内外的教学经验,可能比较容易从去国际的视野去进行把握,对这个时代方方面面的了解,可以教会学生从中国本土设计需求出发,以时代上、观念上与国外先进教育接轨,学好艺术设计。所以从总体来讲,作为我的学生还是需求很努力也是很艰苦的。
8.时尚色彩:设计专业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设计,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呢?

王雪青老师:学生到学校来,都希望学到有用的知识,我想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中,不仅会从我和其他老师那里学到知识,最重要的从生活中、社会上会学到更多知识,总的说来,学生的愿望和我的愿望应该是一致的。他们应该对学习、求知充满激情,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挖掘他们的潜力与个性。可能我是用自己的经验和他们的智慧与朝气进行互补,相互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结合吧?

9.《时尚色彩》:12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拉开序幕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学院平面艺术节”有怎样的特色和价值?

王雪青老师:这个艺术节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与“国际双年展”交叉的一个活动,本次艺术节由五个子项目组成,最重要的是“白金创意”大学生的设计比赛。
一、“华文生活——浙江和台湾两地大学生‘繁简’文字海报交流展”,两岸共十几所学校的师生,以汉字为创作主题进行的创作。六月份是台湾站,十一月份是杭州站。要求两岸的师生面对我们共同的汉字的“繁简”特征进行创作,以表现两岸在文字使用上的个性与特色,呈现汉字结合平面设计的极致表现,为民众展示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两岸文化的融合。台湾师范大学以及几个学校的老师还带领学生来到杭州,同中国大陆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意在加强两岸的文化沟通,促进两岸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二、杉崎真之助字体工作坊作品展,由日本当代平面设计师、AGI会员、杉崎教授第一次在中国举办Workshop(工作坊)以及成果展, 杉崎教授在本次的课程中,对设计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研究生的汉字、日文、拉丁文混合编排进行了研究与训练。
三、2010第十一届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作品展,是当今大学生最重要的设计大赛之一,展览旨在推动设计教育和设计交流,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相互交流和提高的平台。参展作品包括主题类海报设计和自由主题类作品。主题海报类设计的内容为“我的低碳生活”,自由主题类作品分五大类别,分别是海报设计、标志与形象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和多媒体设计。
四、ADI平面设计年展(ADI Design Award Annual),本次年展,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都非常之高,部分作品是国外平面设计大师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亮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五、中国美术学院第一届创意集市,这是一个由学生组成的集创意与娱乐一体的,展现大学生当下所关注的创意、新潮产品。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活动,相互沟通,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意义的设计交流平台。

 
 
 
 
 
10.时尚色彩:您在法国学习,有什么特殊的难忘的经历吗?

王雪青老师:在这里,我可以讲述一件我经常提及的特殊“事件”。85年,我在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作教学进修,我选择了视觉传达设计系,在那里有欧洲顶级的导师进行教学,代表了法国最高的设计教学水准。在第一次给教授展示自己作业前,想先由自己对自己作个评价,便从自己的十余件设计稿中选出最满意的两件。为了保险起见,我把这些作品拿去找了当时与我一起在同一学院进修的我院的宋建明老师,在没有告诉他我的选择的情况下,希望他也在其中做一个选择,结果他的选择与我一样。两个年轻的中国老师眼光一致,做出同样的选择,当时我觉得心里踏实了。 第二天,我就把作品展示给导师,得到的却是那位欧洲顶级的教师Jean Widmer带有“巧合”地选出了原来我们共同认可的那两件作品,告诉我“这两张首选排除。”这是太严重的一个巧合,当时让我感到很震惊,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那时候我就意识到,我们这代人肩负着重任,必须静下心来,去了解这个新的世界。从这以后,我就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了解、研究与探索。在事后给老师看了我带去的一些作品并询问了老师为什么首先否定这两件作品的时候,他给了我两个单词:“decoration”和“graphic”,分别是“装饰”、“图形”的意思。他解释说,我们的设计太装饰了,而当代平面设计所要求的是以简洁明了的手段,迅速准确地把信息传达出去。而他所看到的我的作品或是中国学生的作品显得过于“装饰”。他告诉我时代发展了,审美与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于装饰与叙述描绘的表现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当时,他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意识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面对与解决这些问题。 后来,在法国的那些年中,我为北京的《装饰》杂志撰写过很多文章,因为我觉得既然我在国外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我应该把我所有看到的,一些我认为重要的东西,通过杂志传达出去,给国内的同行一些新的信息,这也算是我的一份小小贡献吧。

 

11.时尚色彩:那假使现在学生出国留学,这种中西文化差异还严重吗?有没有改变一点呢?

王雪青老师:这种情况还会发生,因为毕竟中西方的教育不同。比如说,在我自己的课程中,我会凭借自己十五年在国外的学习与教学经验,尽力地拉近这些距离,缩短之间的差距,在我能够把握的课程中,尽力做到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但事实上,在中国当今的教学中,这种中西文化与思维以及方法的差距仍然存在。不过这些距离正在缩短,而且现在与世界接触的途径也挺多,比如“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就很多,加上网络、书籍等等带来的信息都使我们正在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12.时尚色彩:您创作了这么多的艺术作品,谈谈您对哪一件最满意?

王雪青老师:我在国外创作的作品比较多,在国内就相对少了,忙于“行政管理”!有几件作品,自己更为满意一些:如1994年在中国邮电部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招标上入选的该邮票,从设计的思路与表现手法上都比较符合自己的意愿,也与主题很贴近。邮票于1994年6月23日发行,成为中国第一枚用电脑设计的邮票,并被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对于我来说,一方面自己很喜欢体育,对主题感兴趣。另一方面,在法国做了很多设计,但很少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当时为中国做了这个设计使我感到很欣慰。 2000年,在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故乡,我担任了由埃克斯市政府组织的“2000:塞尚——以水为线”大型展览的整体视觉传达策划与设计。 2001年,又担任法国埃克斯市“2001:大脑—艺术与科学的对话”大型展览的视觉传达总策划与设计。这个设计作品以一个光头石膏的后脑勺,与一个切了一半的包心菜作对比,来象征性地呈现出我的创意。 还有,在法国举办的“安迪•沃霍尔纪念周”的活动海报的设计上,主办方给了我很大的主动权,中途都没有审稿的程序!正因为他们给了设计师这种“自由的设计空间”,所以这件作品也是我很满意的作品。当时,这张海报出现了加印,再加印的状况。

 

13.时尚色彩:那国外和中国,“客户”对设计师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呢?

王雪青老师:在国外,市政府官员、包括市长、博物馆馆长等等,会非常尊重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往往是先仔细谦虚地听设计师的意见与看法,听完再给一个他的看法,并与设计师交流协商;而在中国就很不一样,客户或是领导往往有他们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对设计师常常是不够了解也不够尊重,甚至会“指挥”设计师,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做,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状况。在外国,他们会觉得设计师是这方面的专家,这就使得设计师与客户保持了很良好的沟通,设计师也会脚踏实地地为客户着想。在国内,则往往是一层一层不同的领导的不同意见的审查,这对设计的品质的提升是不利的。所以应该呼吁,首先,设计师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为客户着想,用你的智慧去帮他们解决问题。真正理解客户和设计师应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客户也要尊重设计,尊重设计师,双方进行良性的沟通。

 

14.时尚色彩:您和您的夫人都是学艺术设计的,那有没有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后也朝这方面发展呢?

王雪青老师:我当然很希望她是跟我们一样也从事艺术或设计。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的平面设计情节》,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一直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一直从事着一项自己喜爱的工作……”这是我对设计的一个定义与理解,我喜爱这个工作。但对女儿来说,应该是顺其自然,我们可以给她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但更要尊重她自己的选择,不过也看得出来,她对艺术很感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15.时尚色彩:您不久前去探访了义乌那边的学校和企业,在那里有看到什么前景吗?对您有何启示?

王雪青老师:是,这两年我到义乌去了好多次,义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震惊”,它有如此完整的体系,发展得如此庞大,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个“震惊”之后,我可以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也许“义乌不需要设计”,因为它的制造业发达,按照那里的运作速度,很难有时间去顾及到自我的设计。但再反过来说,“义乌一定需要设计”,这种需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这几年我接触到一些客户,尤其是成功的客户们,他们已认识到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产品,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纯粹的接单了,开始思考如何创造自己的品牌。在义乌,对于如何来创立自己的品牌,在未来几年会越来越凸显。我觉得,与义乌的企业打交道和与其他企业打交道是很不一样的,因为义乌从制造业到设计的转型蜕变还是需要时间的,要有一个过程,但我相信还是有企业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16.时尚色彩:您认为设计学院与企业应该以何种有效的方式进行交流?

王雪青老师:我认为服务社会是设计学院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首先,我提过两个词:“现实”与“梦想”,作为学院,我们有责任给予学生未来能适应工作的能力,具备作为一个准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包括各种必要的技术基础。但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是在社会实践中,经过跌打滚拼而造就的。我还有‘梦想’两个字。这是希望能够给学生一个更高的理想平台,在设计理念上,审美素质上,创造力上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一个创造性的东西只有敢想,才有可能去实现,如果你想都不敢想,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的“梦想”可能会在将来实现,而过去的梦想,有很多已成为事实了,给予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这是十分重要的。

 

17.时尚色彩:特别是在很多国内艺术院校三大构成合并以后,课程的缩减相当严重,请您谈谈美院二维与三维课程的安排与对其他高校的一些建议。

王雪青老师:其实“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课程,虽然在国内开设这么多年了,但仍然是个新的名词,我是这一课程的负责人,去年它成为了“国家精品课程”。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课程是对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的一次时代性的更新。 “三大构成”课程是在79年、80年之间被引进中国的。后来我去了法国,在与那边的学生和老师交谈的时候问他们如何看待“三大构成”?给我的答案竟然是“不知道!”,这使我感到很奇怪。讲到包豪斯大家十分清楚,但“三大构成”一无所知,后来了解到“三大构成”不是欧洲原产,是经过日本人总结、整理后的东西。不管怎么说,应该承认,当时这个课程为中国从工艺美术教育走向现代设计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当我回国后到了上海,第一次去书店时看到大约有二十多本关于“三大构成”的教材,封面非常新颖。但当我翻阅其中的内容时却发现与以前的教学没有很大的区别的现象,我感到极其震惊!在设计这么重要的行业内,一个课程竟然二十几年没有很大的变化,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比如说,当年没有电脑的时候,我们徒手去慢慢的涂格子,今天有了电脑,为什么还在涂格子?时代变了,工具变了,思维与观念、工作方法也应该改变。于是,当时我专门开设了一个和二维设计基础相关的选修课“构成——形、色、质的游戏”,通过这个课程,凭我的经验把新的知识、方法传授给学生,当时的这个课程是比较成功的,于是也让我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之后,郑美京老师又上了“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至此,我们开始觉得有可能对三大构成进行时代性的改革与调整。 回到了杭州,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中,我一直将这个课程进行系统改革:在一个团队的努力下,2006年,申报了“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007年,申报了“省精品课程”;2009年,申报了“国家精品课程”并获得了成功。我想,这也是对我们的努力的一种肯定。后来,我与郑老师一起撰写了《二维设计基础》和《三维设计基础》教材,五年来已经出了第二版,据出版社统计,每年有一万人以上在使用该教材。 至于我对其他高校的的建议,就是每个学校要有自己的教学定位,要明确给学生上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目的来在不同的知识点里选择最为重要的,在重要的里面,再选择哪些是急需解决的。

 

18.时尚色彩:您当选浙江省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对于以后的发展谈谈您的具体想法。

王雪青老师:我是希望这个协会能够做些实事,比如说做好色彩教育的推广工作。如协会在义乌建立的色彩培训基地,就是一项很具体的行动,让我们的教育资源与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对接,能做好这些事是很不错的。

 

19.时尚色彩:王老师,可以问您一些私人问题吗?您与郑老师是怎么认识的呢?

王雪青老师:我和我夫人郑美京是在法国认识的,她是韩国人。现在我跟她沟通,一直还是用法语来进行交流,这样是为了女儿能不把法语忘掉。

 

20.时尚色彩:你们恋爱多少年后结婚的呢?两人工作都很忙,家庭生活仍然很幸福,请您谈谈如何处理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可以吗?

王雪青老师:我和郑老师九二年认识,九六年结婚。我觉得家庭、家庭生活是很重要的。在工作之余,我会多陪陪家里人,依旧保持着在法国的“轻松”心态和生活方式,尽管这里还是非常忙碌!我不是百分百忙工作的人,还是比较看重工作之外的生活的。

 

郑美京老师采访
1.时尚色彩:您喜欢杭州吗?适应这里的生活吗?

郑美京老师:嗯,喜欢杭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就是对这里的气候不适应,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了,很难受!

 

2.时尚色彩:您出生在韩国首都首尔,在法国学习工作十几年,现在在杭州生活,这三个地方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

郑美京老师:每个城市都不一样,巴黎是很浪漫的,很轻松的,走在巴黎的街头到处能看到艺术,墙是艺术的,马路是艺术的,灯具也是艺术的。而且巴黎节奏很慢,总觉得那里什么都做得很好了,自己就没有什么想去发展的观念,我认为它适合退休以后生活。杭州是工作的地方,有压力,但我觉得需要这份压力,要自己去努力奋斗;而韩国首尔是我的故乡,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最热爱的地方。

 

3.时尚色彩:您对中国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评价和建议?

郑美京老师:我很喜欢中国的学生,他们很用功,也很有耐心。还有,中国学生是很有感情的,比如中国学生会热心地对待老师,下课了很愿意跟老师交流。相比之下,外国的学生比较独立,喜欢自由。中国学生很有活力,学知识反应快,对设计有想法,有发散力。

 

4.时尚色彩:您对色彩的教学非常新颖,擅于用五个颜色(红、黄、蓝、黑、白),谈谈您对这一种教学方法的想法。

郑美京老师:色彩的教学是比较难的,色彩呢,每个颜色都很漂亮,不能说这个颜色好看,那个颜色不好看,它跟材质、配色、空间有关系。首先,是材质跟经济发展也有关系,把一个颜色放在好的材质上与差的材质上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再是配色,要考虑两个颜色怎样搭配才好看;其次,是颜色的空间关系,比如说50%红与50%蓝配在一起与80%红与20%蓝配感觉也不一样,对我来说这三个东西比较重要。我觉得中国在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仍不够成熟,还需改进,路上的广告牌真的很难看!这么多学设计的学生走上社会,施展不出自己的才华,可能投资方在观念上有问题?或是资金有限以至于作品粗糙,一点也不精致。所以我呼吁政府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规划马路色彩,使城市有整体感。

 

 
结语:通过这次对王雪青老师的采访,当他谈起他在法国学习的那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让在场的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生活姿态,一种法国式的浪漫与中国式严谨的结合,也看出他是一个严谨、平和、浪漫、有风度并且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版权所有:国际时尚色彩教育中心 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Zfca@163.com
Tel:086-075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访问次数:57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