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凝聚华人设计力量为主旨的金点设计奖,在2015年联合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及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在内的众多创意设计行业领先机构,在全国十余个城市举行20场“华人设计观点 x 金点沙龙”系列座谈会。2015年8月17日,金点设计奖在北京copper铜会所举办第十六场“华人设计观点x 金点沙龙”系列活动。
在本次金点沙龙上,视觉ME再次见到了我们的老朋友,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执行长陈文龙先生,并就金点奖向大陆开放的第二年与陈文龙进行了再次沟通,概观亚洲设计市场,畅谈设计人感悟。
眼到•手到•心到
V(Visual China):去年是金点奖第一年向大陆开放,台湾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您对征集过来的其他地区的作品有什么感觉?
陈文龙:去年是第一年,收集到的作品给我的感觉跟我此前有的印象大致符合。大陆给我的感觉是比较愿意认真做设计,大陆作品是很有创造力,能看得出作者很愿意在作品上花时间。
根据我早年做设计的经验,设计的关键就是:眼到,手到,心到。但是目前大多数华人设计师都是“手到”,还没有做到有“眼到”,也没有做到“心到”。
“眼到”是说要有识别设计美学的眼睛,要能够看得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
“手到”当然就是说动手做设计。
“心到”的意思就是,你要有一种企图心,你的眼睛看到的、心里反应的和手上做的三个要连成一体。判断一个设计作品好和不好都是心的问题。想要做得更好,不好的东西要不断调整,好的东西就要追求更好。
对于设计师来说,基础很重要,脚踏实地很重要。没有基础,即便面对外来的正面刺激也不会有进步。又回到了眼到手到心到的问题。一个设计师应该要懂得全套的设计相关流程。如果不懂基础,眼都不能到,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厚积薄发。
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工业快速发展,但也只是把设备准备充分了,在操作方面还是有欠缺。中国这几年进步明显,很多东西都是在逐步的完善。但是设计还是要打下扎实的基础。还需要建立信心。
中国设计要把挫折转换成力量和自信
谈及早年以华人设计师身份做设计时遭遇的质疑和尴尬,陈文龙心仍戚戚。由于华人设计起步晚,设计师实战经验不足,华人设计师的能力一直都不被国际认可,作为真正对设计有使命感和抱负的人,面对不被认可的现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不服气”。这种不服气在陈文龙身上起了作用。回忆起最初在国外企业做设计师,陈文龙形容当时国际对华人设计的态度是:“Design in China,no way。”简单,粗暴。好在华人骨子里的勤奋和韧劲用在设计上,发展到今天,情况日渐好转。
说起这么多年来坚持推动的金点奖,陈文龙将这一奖项看做是提升中国设计的渠道之一。他说:“对于设计师个人来说,得奖是对自我设计能力的肯定,而在设计竞赛中能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的设计师能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逐步进步。”
在陈文龙看来,推动金点奖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在竞赛中获得肯定后有助于设计师建立信心,也能赢得外界对设计师的信任,设计工作中更容易赢得话语权和控制权。这也是他眼中有助于提升华人设计地位的另一个方面。
陈文龙:今天华人市场已经发展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我就在想:我们有没有办法自己控制设计,扭转中国设计的地位?这个扭转的过程中设计竞赛是一种方法。得奖的目的是自我认知和提升。要知道自己为何得奖,面对新机遇才能做到更好。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慢慢产生信心,有了信心,到了更大的环境才能如常发挥。
别人不认可或者要修改你的设计的时候,你是否能坚持。你能否最后控制这件事,让市场和工程都听你的话?我做了二十年设计才开始可以控制这些事情。积累信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把挫折转换成力量和自信,要让设计有“自负”的心理。当然这里的自负是褒义词,是建立在客观条件上的自信。目前国内很多设计师都缺乏这种自信,和国外的设计师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华人设计师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心态——不愿意承认自己需要进步,需要认真学习,太浮躁。都以为自己会做设计,其实还存在差距。中国经济发展过快让整个社会陷入浮躁。社会的浮躁导致社会中的一些个体不承认自己需要学习,不承认存在距离,就没法进步。
我推进金点奖的目的之一就是唤起设计师的正确心态,促进设计师们认真做设计。我想看看能不能通过这个奖,让华人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地位,戒骄戒躁认真做设计,把挫折、兴趣和热情转换成力量,持续地坚持设计,花时间了解设计的前因后果。
另外,坚持做,才能更专业。设计应该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在华人设计师当中,真的愿意把热情和精力投入设计并且坚持下来的并不多。这里所说的是不计后果的投入。
设计无疑很辛苦,所以更需要坚持。中国设计师穷极一生做设计很少。金点奖作为一个竞赛,必须选出相对优秀的作品,但是这其中并不能完全反应出那些可能没有得奖,但是却坚持在做设计的企业和个人,这也是我想推动金点奖未来完善的另一个领域。
陈文龙一口气指出了华人设计圈存在的若干个问题,值得青年设计师借鉴。
华人设计应有的信心和气度
V:您觉得现在华人市场有什么特点?
陈文龙:市场够大。
金点奖非常关注华人市场。华人市场足够大,如果某件产品在华人市场得到认可,为华人带来福祉,这样的产品难道就不能销往全世界吗?
适合华人的一定适合全世界。这并不是说华人市场没有特色,而是说:华人设计应该让华人的价值和文化给全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华人传统文化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
华人设计还要勇于创新,不断尝试。现在我们大家更多的是在做一种渐进式的创新。渐进式的创新并没有错,但是我们目前所做的渐进式创新没有承担华人生活的目标和使命,是不具长期价值的。我认为华人设计师设计的东西首先是面向华人的,所以一定要有对本民族
最基础的责任心,华人设计师要承担某种使命。
我希望金点奖能够促成一种运动,形成一种价值观。
V:金点奖今年在中国大陆办了20场沙龙,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
陈文龙:管理学中有一个混沌理论,就是在乱中找到次序,在次序中找到乱的变数。我想知道中国目前的管理设计是乱还是有次序。目前看来中国的设计是呈现出“乱”的态势,但是我们会从这种乱中找到某种次序;反过来,次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统一的模式和规
则来组织。所以我们组织20场沙龙是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目前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设计精神、价值观和责任感。
V:您觉得台湾的设计和大陆的设计有哪些差别?
陈文龙:设计作为一个产业,需要完整的生态链或者说是价值链,世界其他国家的设计行业生态链都是比较完整的,从底到高都比较完善。但是在大陆和台湾只有高层和中层,缺乏底层生态,也就是缺乏积累和发展过程。
V:对金点奖未来有什么规划么?
陈文龙:我还是希望能通过金点奖的竞赛模式定义究竟“什么是华人的设计”。所以要让我说金点奖的规划,就是“try my best”。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会有蝴蝶效应,希望华人设计影响到全球设计。
产业是为了赚钱,是为实现个人理想,这些都很正常,不要一提到“商业”或者“赚钱”就觉得是坏事。创新不是最重要的,创新落地才真正重要!
V:您在评审的时候最看重作品的哪一方面?
陈文龙:创新当然是一个重点,但是能不能真正把创新落地才是我最看重的。我们从一个作品就能看出他的团队付出了多少以及设计者的诚意。
设计师不能一味地丢想法。华人设计师的聪明度和认真度都够,只是缺少一些专注度,现在我就很想推动这样的风气:热忱,执着。可能改变还需要点时间。我们需要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设计的态度。
V:国际趋势下我们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陈文龙:应该叫做“强调地方化的全球化”,就是要做出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如果全球都一样,那就很单调。我认为全球化要做到“放眼全球,放心在地”。如果全世界都一样,那就无趣了。所以我不太赞同完全全球化,即便呼吁发展全球化,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多元化才有乐趣,才有市场。
所以做设计就要有改变,因为人生存就是在不断地改变,这是做好设计的基本条件之一,要不断地改变和创新。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东西,就会有不同的趣味产生,变成不一样的生活,才能产生不同的市场。所以说华人设计是有一定地位的,而且华人非常实力有潜力。
2014年,台湾金点奖第一年向台湾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开放,当时视觉ME就对陈文龙进行了采访,讲述有关金点奖的前后故事。相比于初涉内地市场的零经验,这次陈文龙面对台湾以外的设计作品,显得更加胸有成竹,评审目标也更加明确。采访中陈文龙一直在讲华人设计的地位、树立信心、得到认可,似乎他将全部华人设计的责任感和抱负都包揽在身,真正做到了有担当地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