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吴博   阅读:3604 发表时间:2011/4/6 16:27:22   字体:【大】【中】【小】


学院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是华中地区唯一一所专门高等美术学府,全国八所美术学院之一。我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武昌艺专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是我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武昌艺专)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是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由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蒋兰圃先生、唐义精先生及徐子珩先生等数位热衷于艺术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于1920年所创建。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校、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致力于培养崇德、笃学、敏行、致美,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研究型和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立足湖北、服务华中、辐射全国。

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人有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蒋兰圃先生、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唐义精先生及同仁徐子珩、张梦生先生等。建校期间,学校得到过张学良等许多名人志士的资助,康有为曾为学校题写校名。武昌艺专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武昌艺专)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她坐落于武汉长江之滨、武昌蛇山北麓的昙华林,是华中地区唯一一所专门高等美术学府,全国八所美术学院之一。湖北美术学院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高等美术院校,隶属湖北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为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美术学院是集美术教育、美术创作、艺术设计、美术理论研究和艺术产业开发于一体的、有较大规模的高等美术学府,从中专到本科、硕士生、继续教育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在华中地区的高等美术教育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开创性和代表性地位。八十八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崇德、笃学、敏行、致美”的校训,坚持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向,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引导社会,成为我院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育人为根本,以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艺术人才

 
  学校初创时校名为“武昌美术学校”,1923年经原国民政府教育部核准易名为“武昌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由原北京政府教育部正式定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董会由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闻一多、张梦生、陈仲壁、张肇铭、王霞宙等人组成,校长唐义精。

 
  武昌艺专设绘画系本科、西洋画系本科和艺术教育系本科,并附设高中和初中二部,在校生人数逾800名。

 
  学校先后聘请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来校任教,如闻一多、

 (留法)、庄子曼(留法)、曾一橹(留法)、彭友贤(留法)、倪贻德(留日)、关良(留日)、许太谷(留日)、王道平(留日)、蒋治民(留日)、林葆青(留日)、彭沛民(留英)、何之培(留法)、郑人仇(留日)、孙行予(留日)、陈子和(留日)以及王霞宙、张肇铭、杨立光、刘一层、冯法祀、刘依闻、张振铎、程白舟、钱延康、阮璞、刘国枢、周大集、陈箫空、缪天瑞等,学校还聘有若干外籍艺术家任教。

 
  1937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学校迁至四川江津,1946年抗战胜利后返回武汉,至1949年,武昌艺专办学历29年,为我国近现代艺术教育事业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新中国的艺术教育,特别是华中、华南地区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从人才与艺术精神以及教育经验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武昌艺专并入中原大学,之后又并入湖北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学院,几经变迁,至1971年易名为湖北艺术专科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1977年学校恢复本科招生考试制度。1978年恢复原校名——湖北艺术学院,分美术与音乐两部。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湖北艺术学院分为美术、音乐两部,美术分部独立建院,定名为“湖北美术学院”,开启了学院在中国当代美术教育领域崛起的新篇章。

 
  学院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高等美术院校,隶属湖北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为湖北省教育厅。

学术本源


  湖北美术学院是伴随着上一个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而兴办、成长、发展至今的具有广泛影响的高等美术学府。1920年,学院的创立是在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后;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是在国门打开,西方文化涌入之际的上个世纪初,涵融了中西方进步思想和文化;是在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闻一多等一批文化与思想精英的影响、支持和参与下而创立的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形式的高等艺术学府。“于是,国内中部始有艺术学校,吾鄂教育事业,最为各省先,独于斯者历久无倡议及之,开办之初来学者无多,其筹策擘划,备感困难,所幸学生努力所业,翌年即有成绩展览会之举,武汉人士,以渐知艺事为学术之一端。”(摘自1934年校史)。

 
  学校的创办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在中国中部地区,开启现代艺术教育之先河,以进步思想指导办学,积极推行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蔡元培先生当时为学校题词“推行美育”,努力践行美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世界观教育的观念,成为当时教育、文化艺术领域里一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有生力量。

 
  学校从一开始就彰显了“敢为天下先”的开放、自由、创新的精神。在武昌艺专时期,学校聚集了一大批留法、留英、留日的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具有开明进步思想的教授、学者和艺术家,是时,校园里充满了活跃、自由的学术思想和氛围。为了新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当时不惜重金从上海聘请中国首批人体模特儿来校上人体写生课,在当时封建思想充溢的旧中国,其开创性可见一斑。在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唐义精校长在学术上倡导“中西融合”,“对艺术无须偏见,对艺术家亦无须有门户只见”,为形成“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奠定了基础,成为彰显学校学术精神与教学传统的恒久资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大江流日夜,大别龙蛇走。危楼百尺名黄鹤,矗立江岸障中流。河山好,风景幽,自古有才称三楚。该校惨淡经营立,发扬文化绵悠久。乐舞八方,粉绘千秋;愿我侪努力潜修,复兴我伟大民族。”(此为一九三二年校歌)体现了学校以发扬中华绵久文化为己任,以培养努力潜修艺术的三楚人才为根本,以复兴我伟大民族为使命,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期,学校师生把所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族,为祖国培养优秀艺术专业人才的使命感历久弥坚,矢志不渝。在北伐战争时期,学校师生就以从事战地宣传的方式,参加了反北洋军阀卖国罪行的斗争。1930年,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学生张执一(建国后曾任中央统战部长)联络武汉大学、华中大学、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北省第一女子中学、湖北省高级中学、湖北省第一中学等学校进步学生三十余人,群集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成立“左联”,并出版进步月刊《支前》、 《江天》杂志。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对祖国的践踏,唐义精校长愤慨地说:“可毁取物质,不可毁取精神”,号召师生用精湛的艺术去鼓舞人民群众。该校师生随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多以抗战为题,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御敌、保卫国家的英勇斗争,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宣传画、艺术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一禾所作《正义的战争》、《剿除汉奸》、《向万恶的倭寇讨还血债》,油画《七·七的号角》、《武汉警备者》、《女子肖像》、《胜利与和平》、《女游击队员》、《穷人》、《村妇》、《田头送茶》等作品和杨立光的油画《穿皮大衣的人》等作品,其中有的被印刷成宣传画,广为张贴,影响很大,有的参加了当时的全国美术展览,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得到徐悲鸿等人的高度赞誉。其中一些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和人类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校始终是爱国者、革命者、中共地下党员聚集处,武昌艺专文学教师李实为中共党员,解放后为湖北省文教厅第一任厅长,并兼任武昌艺专被接管、更名为湖北教育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武昌艺专期间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蜚声画坛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如:张肇铭、王霞宙、杨立光、刘依闻、张振铎、李家桢、金维诺、刘国枢、刘一层等。如是种种,集中体现了当时学校建校纪念碑上镌刻的“真、善、美”的办学宗旨和当时提出:“根据时代及环境之需要而为多数人所能享受之艺术才是学院所急迫需要之艺术,先求其有,再求其善,更求其美是进化之一定规程。际此艺术没落时代,我人当知努力之方向在此。”的办学方向。

 
  解放后,学院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在50年代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急需的高级美术专门人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汤文选、尹瘦石、张祖武、冯今松、黄铁山、魏扬、蔡迪安、伍振权、谢源璜、陈天然、迟柯等艺术家、雕塑家和美术理论家;60年代初培养和造就的一批高级美术人才,如:唐小禾、程犁、尚杨、陈立言、查世铭等成为改革开放后华中地区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其艺术成就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文革时期,学院停办,转以美术创作为主,兼事培训普及工作,其间培训辅导的“黄陂农民泥塑”创作团体全国知名,其间培养的优秀学员有如:项金国、付中望、陈育村等一批优秀雕塑家。1971年恢复招生,招收工农兵学员,培养出如:罗世平、董继宁、郭召明、曹小强(巴特尔)、李邦耀、张小莉等一批优秀艺术家;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院步入长足发展时期,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美术教育家、艺术家、设计艺术家、理论家,如:刘一源、皮道坚、徐勇民、陈孟昕、周向林、李全武、刘寿祥、石冲、李松、范汉成等。在8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求真、求善、求美,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坚持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向,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复兴我伟大民族”,成为该院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学校以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术精神和教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艺术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为以美育作为新兴教育事业在全国的兴起,为形成华中地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学术风格和人才培养格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返回】 【关闭

导读: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