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画展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6684 发表时间:2010/9/19 14:30:42   字体:【大】【中】【小】

    2007年8月16日至2007年11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临时展厅,将展出我国现代著名女画家潘玉良的200幅精彩画作,是潘玉良历次画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部分画作系首次展出。
    此次展览以新颖的理念组织了该画展。画展分为三个展区:第一展区的主题是“传奇人生和艺术生命”,简略介绍画家自强不息的一生,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第二展区展示了安徽省博物馆为抢救艺术珍品做出的努力,并有油画修复过程展示,为观众提供油画的保护和修复知识;第三展区展示了依据潘玉良画作产生的文化创意设计,这些文化创意设计让观众得到艺术回归生活的享受。
    潘玉良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画家,卑微的出身和艰辛的生活经历被世人感叹,她不凡的艺术成就更令人钦佩。潘玉良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很多观众通过影视剧对这位传奇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她那深深的爱国情结却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展览通过中国人物、中国风景、中国式静物等画作解读了她旅法四十年,不入外国国籍的赤子之心;描写人间情爱、亲情的很多画作,体现了性格刚烈、颇有大男子气度的潘玉良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她内心之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潘玉良的绘画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风格,对于国画、油画都很擅长的她还探索出一种自己的风格,通过写生、速写、油画、水墨等艺术形式,以及情有所寄的创作构成,充分展示了她的艺术成就和才情。




黑衣自画像


侧坐女人体


豢猫

 

 

潘玉良和她的绘画艺术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后改名张玉良。1895年6月14日生于江苏扬州,幼年时因家境贫困被卖到青楼,1913年与潘赞化结为伉俪,随夫姓,改为潘玉良。


    1918年,潘玉良考入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接受了新美术教育,成为民国初年为数不多的接受现代教育的女性之一。1921年,潘玉良赴欧洲留学,先后求学于法国里昂中法大学、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以及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是中国第一位赴欧洲留学并在国际艺术界产生影响的女性画家、雕塑家。回国后,她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潘玉良是一位丰产的艺术家,更是一名爱国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旅居法国巴黎的潘玉良卖画捐款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玉良意欲返回祖国,因法国政府不允许潘玉良带回自己的作品而未能成行,后因疾病困扰未能实现归国夙愿。1977年病逝于巴黎。


    潘玉良赴法留学期间,“绘画不做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等现代主义美术观念已经十分流行,特别是法国,自后印象主义开始,绘画即已明显地追求语言的抽象性、表现性和象征性。20世纪初的法国,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主义”,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加上之前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各种绘画流派并生。尽管潘玉良在法国和意大利接受的是正规的学院教育,有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和绘画技巧,但是作为一名敏感的艺术家,她不能对正在发生的新艺术形式视而不见。这点我们在潘玉良的画作中很难找到历史题材和主题性的作品,相反更多的是抒发情怀的小品。油画《草坪小憩》几乎没有确定的人物轮廓,而大量的纯色运用不难看出塞尚的风格,尽管画面没有刻画人物准确的线条,但是其却通过色彩来表现了人们午间休息的惬意。而潘玉良的这幅作品又与塞尚明显不同,画面中远景有透视准确的树木,同时,画面上的人物之间有明显的前后层次,这正是她汲取不同流派技法的表现。


    潘玉良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同时,没有丢掉中国绘画的传统,在她的画面上很容易发现东方艺术的装饰色彩和装饰元素。《双女扇舞》中一红一绿两个人物的服装,不难找到苏州桃花坞年画的装饰色彩。在《幸福的哺乳》中则戏剧性地设计了一个海滩上母子小憩的场面,在母亲和孩子的身下细心地描绘了一张装饰性极强的印花布。尽管没有明显刻画出母与子五官面貌,但是画家已经给作品打上了无庸置疑的东方烙印。同样,在其他的人体作品中,很多背景都被处理成图案装饰。在潘玉良的作品中,还有很多作品用中国的笔墨形式加上西方的绘画语言相结合,画家为后世提供了考察当时文化艺术西学东渐的许多线索,这也成为当代艺术史研究潘玉良及其作品的一个价值所在。


    与潘玉良女性身份相关的是,作为一名女性画家描绘了许多女人体。这与男性艺术家不同,她以女性的目光审视女性人体,在她的眼中似乎完美的裸体和表现躯体的比例、线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现女性躯体的生命力和躯体健康之美。在她的人体绘画中不难看到,她刻意突出甚至是夸张地表现女人的臀部、大腿,甚至还有一些男性艺术家很少表现的大跨度人体动作。潘玉良的画法似在通过对女性生育崇拜似的造型来强调女性的尊严,可以说,她的女人体作品是将女性作为类似史前艺术中母神的形象来展现的。


    可以看出,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对潘玉良作出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